19000934 吴晨茜 应化192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从北魏的敦煌壁画窥见其起源,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而在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而我今天想介绍的是由民国时期的钱笑呆先生作画的一部对封建社会可耻行为批判的连环画。
故事的概括是明末清初,两广一带麻疯病流行。当地传说患此病的女子只要和外地人结婚,便可将麻疯病毒传给对方而使自己脱险。本书通过麻疯女邱丽玉在父亲为她择配招赘时,不愿以他人的死来换取自己的生的动人故事,赞扬了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批判了封建社会中那种损人利己的可耻行为,同时这也是一本在当时对女性赞扬的一部连环画,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男主人公名为陈琦,母亲因病去世后在家中不忍被后母责骂侮辱,决定前往广西,却不想舅舅已经离世,无奈之下被他人所骗,当了上门女婿是为了给他们的女儿治病。而女主人公邱丽玉却不畏死亡,将真相告知了陈琦。我看到这里觉得邱丽玉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到,在当时的时代对女性也很有教育意义。陈琦被救下后也不忘救命恩人,在邱丽玉临死前投奔他时义无反顾的担任起照顾她的责任,甚至为照顾她放弃了考取进士。男主人公知恩图报的精神和邱丽玉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损人利己行为的批判。在故事里还出现了有趣的化学现象,邱丽玉因为看见一条大黑蛇掉进一桶酒里不久便死了,也决定寻死,谁知喝了酒,用酒擦拭身体后她的麻风病竟然痊愈了。这是因为这种蛇叫白花蛇,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白花蛇又名蕲蛇,此蛇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中一种就是它的毒素可以治疗(麻风)疥癣,
连环画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我觉得由一一个有趣又短小的连环画来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道理,是连环画最有意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