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中有话|“艺术与化学”课程有感—— 印章——蜿蜒与起伏

更新:2020-03-26 20:29:28

        印章,要分为“印”和“章”。“印”,是留在纸上、布帛上的痕迹;“章”,是或方或圆,或为玉或为石,颜色丰富的印图工具。印章从古至今都是身份证明的标志,但除了它的功用外,它的艺术价值也为人们所欣赏。下面将介绍印章的艺术价值,来欣赏印章上如河流一般蜿蜒的下凹与山峦一样的起伏。 

44186_ssqq_1374.jpg

       在通常认知中,石章下刻的都是方正的字体,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纵然书法字体飘逸传神,但无论是方章还是圆章,传神的书法并不能很好的被安排,反而没有方正的篆体漂亮。但印出的字毕竟是一枚印章是否上乘的主要评判标准,那么如何能在字体上做改变使印迹美观呢?首先,篆书并不是一种字体,它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印章中一般多用大篆与小篆。

44219_l35s_9342.jpg44219_zp7v_8021.jpg

        大篆字形修长、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而小篆呈长方形,上紧下松,对称平衡。这两种字体在不同人看来有不同的美感,因此人各有好,印章的多样性就出来了。

44288_c47r_6059.jpg44287_won6_4458.jpg44287_7ujr_7566.jpg

       那只有两种字体,不同的印章的优劣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在我看来,好的印章大家也是一位好的书法大师。就像简体字,有人写的赏心悦目,有的写的难以分辨,篆书的字体区别也是如此。同一种字体,根据印章大小,字数多少,如何排布,来改变字体线条的粗细,偏旁部首的位置,笔画的长度......等等,经由精心的排布之后,“印”的多样性便体现出来了。

       比较出名的印章大家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家吴昌硕,他结合了传统的冲切两种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看了他的印章后,能感觉他的字不是刻在金石上,而是用锋利的笔法写上去的。除了传统的冲切刀法,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

44567_lcpi_6505.jpg

       如果说判断“印”是章好坏的标志,那么章的石料就是章本身美观的评判标志了。印的用途,使用者官阶,朝代不同,章的材料也有所不同,材料有金银铜、犀角、象牙、玉、竹、瓷、花乳石等等。

       金银铜一般用在皇室中,甚至是一种标志等级的方式。金银质地软,而通常会掺铜,因而易于成型。

44616_vtb1_3364.jpg

       玉印多为古人佩戴,寓意君子气质温润如玉,雕刻大家还会根据玉的花纹颜色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就像影视剧里常出现的玉玺一样,栩栩如生,为印章增添美感。

44669_juzk_6062.jpg

       而更大多数的材料,是花乳石。花乳石是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等等石料的统称。比起前面两种材料,花乳石质地更松软,有天然而成的花纹,从欣赏价值上,花乳石章更加具有价值。这些石料颜色多样,有的透明纯洁,会在灯光下反光;有的如蜜蜡黄得纯粹; 有的如玉一样白皙或纯黑;有的带有黑红花纹; 有的呈紫色......花乳石大多纹理细腻,带有花纹的石章观赏性更甚玉章。

44751_llc7_3301.jpg

       这些石料中因为含有水分,因而颜色经年不褪,而质量好的更能经年不改变字体笔画粗细,也就不会让字体失去韵味。

       除了印章的色泽,第一眼关注的恐怕就是印章的“钮”了。皇帝玉玺上刻龙的部分就是印章的钮。钮上大多雕刻瑞兽,如龙、貔貅、龟、麒麟、蟾等等。玉石和花乳石质地细腻,颜泽明艳,是非常好的雕刻材料。与钮相关的装饰物,还有在印身四周雕刻浅薄的浮雕,雕刻层富有画意,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四面相续、连成一体,成一幅画。而我认为,钮和浮雕的选用,可以避开石料中不好的部分。玉石有影响美观的裂纹、絮等,花乳石也有坚硬不易雕刻的沙丁等,通过雕刻大家的仔细观察,巧妙安排,总能使石料展现出它最美的一面。

44670_o96z_2988.jpg44671_7lqw_3061.jpg44670_w8b8_9449.jpg44669_rwgf_7235.jpg

       诚然,石章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几乎消失,但印章并没有被束之高阁。面对拥有如此丰富艺术价值的事物,不尝试难道不会遗憾吗?我也有幸尝试过雕刻自己设计的印章,从篆体字的转换,翻转,描线,雕刻,最后印出成品,我体会到了制作一样来自自己的艺术品的满足。是的,任何社会地位与教育层次的人都应有自己的艺术品,它与大家的艺术品之间只有好坏之分,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心怀艺术,制作出的事物,都闪着灵感的光芒。


艺术与化学课程小论文:作者/化工 冯心笛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王利民课题组
写了 62698 字,被 4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