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版画的故事 自公元七世纪中国人发明印刷术以来,大量复制令印制价廉物美的图像和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印刷的图样不仅是宗教、政治、历史的重要传播手段,也是民间风俗活动,节庆等重要场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公元十七世纪开始,版画开始成为城市文化人群展示品位和身份的收藏品。水印木刻长期以来是中国版画创作中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法,经历政治风云变幻,不断推陈出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代表作和形式。五四运动时期作为革命的先锋,文革期间又是红色的宣传,这些不同时期的版块各有不同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 而我最早接触版画,是在我小学四年级,我们美术老师是以为业余的版画艺术家,他在一节课上,用沙子画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并向我们讲了好多有关中国版画的故事。在那位美术老师的影响下,我对中国版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很多连环画上如痴如醉地看着那些好看的版画,可上了中学后,由于我去了外地上学,没有充分的条件去将自己对版画的兴趣爱好坚持下去。几年来虽然很少接触版画,但内心对中国版画的喜爱却如同种子一般藏在我的内心,从未消退。如今在大学课堂再次听到艺术老师讲版画,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 我认为,生活中必定有很多和我一样,对中国版画充满兴趣的人。而中国版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我相信,中国版画在我们的努力下,会被发扬光大,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