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欣赏——贺友直作品感悟 靖睿 10181514

更新:2020-10-27 16:48:38

   连环画,是在我童年和奶奶聊天时经常听她提起的,后来上学时,作文素材里也常有它的身影。偶有机会在一些复古商店里看到过一些,随手翻过,却无多了解,只感觉那小小的一本书,随身带着解乏实在方便。

   借《艺术与化学》这门课的机会,我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连环画。

  关于名称,我读书查找了出现“连环画”与“小人书”这些不同名称的原因:

    《中国连环图画史话》对连环画的名称这样总结道:“当时对连环图画的称呼也不统一,北方叫‘小人书’,两广叫‘公仔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叫‘牙牙书’,上海叫‘图画书’,一直到民国十四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第一部《西游记》,定名叫做‘连环图画’,大家才统一的叫起来。”

可能是因为连环画一开始主要是给孩子看的儿童读物,在我心中,小人书的称呼更加深刻。

     说起连环画,不得不提贺友直老先生,即便我从未阅读过连环画,也听说过他的大名。老先生出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连环画家、线描大师。他从事连环画创作50余年,共创作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山乡巨变》、《白光》、《火车上的战斗》、《小二黑结婚》等。这一次,我找了一部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小兵张嘎》进行阅读学习。

    《小兵张嘎》是我童年一部经典的儿童影视作品,好几年暑假,儿童频道都有播放。贺老先生的《小兵张嘎》延续了其一贯风格,细致的线描、适宜的场景、生动的人物、丰富的叙事,让我这个忠实影迷也被完全吸引,沉浸在图画中。图画没有文字,却胜有文字。通过场景的烘托和人物动作表情的描绘,我可以生动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贺友直老先生把连环画创作比作演戏,需要主角,配角,群众演员,场景,道具等等,还需要气氛的烘托,一坨脚本的文字故事情节,演绎图画。在创作中,画家除了要会在纸上做戏,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更应该是策划整本连环画的总导演。贺友直的弟子、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特聘画家桑麟康曾说过:“有时,他会突然自言自语,会做点奇怪的小动作,原来是在演角色。”

    我想,这样的投入与坚持,才成就了其最终成为与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齐名的美术大师,共同构成一个美术浪潮,影响几代中国人的眼、手、心。

31578_ozck_5705.jpg

31581_ip48_1164.jpg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夏吖²
写了 239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