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036 张俊驰)
通过这节艺术与化学课,我们学习了版画。版画是绘画形式的一种。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有木板、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鲁迅《南腔北调集·序》:“到近几年,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刻’。”《自序》:“(鲁迅)把他珍藏的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借来一同展出。”
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我最早了解的版画是木板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桃花坞木板年画源于宋代雕板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木板年画继承了宋代的雕板印刷工艺,兼用人工着色和彩色套版,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题材多为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桃花坞木版年画刻工精美,题材多样,是摄影技术发明以前苏州市民化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记录者。作为一种体现当时苏州市民时尚生活的艺术,它既具有强烈的当下性,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向后世传递了重要的城市形态与市民文化信息。
小时候看到桃花坞木版年画,我对版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后来也不了了之。通过这节课对版画的讲解,我有对版画产生了回忆,拾起了之前对版画的兴趣。版画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永远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