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对于价值连城的古物,还是兴趣使然的收集,都不可谓不是收藏。对于大部分非盈利者而言,收藏的原因仅仅是爱好,出于我们对该物品的认同以及它对于自身的意义。这样的态度也放宽了我们对于收藏的形式,也得力于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收藏,对于珍贵的器物,就用相片,残件。就好比我的收藏,龙泉窑戏瓷器残片。
对于龙泉窑的喜爱也算是阴差阳错,最开始的我瓷器知识匮乏,错把汝窑认成龙泉窑,其实两者虽同是青瓷,但在器型、用途、年代、胎釉成分上都有不同,甚至是被我一开始错认的颜色,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不过这样的错认,其实对于自己的收藏来说,也并不是件坏事。
在被龙泉窑丰富的青色所吸引后,出现了一个让我深深着迷的器物和一种特殊的青色。分别是梅子青双鱼洗和粉青釉。作为文房器的双鱼洗常被人认作盘子,但它特有的深度也像是在告诉认真的人们它独特的作用。底部的一对小鱼活灵活现,仅仅是观看器物就能想象到,一千年前,当一注清水洒在其中时,小鱼的生动活泼。
除了器型上的独特,梅子青这个颜色也着实让我着迷,其颜色,当以宋朝烧纸为最佳,待到元朝明朝,龙泉窑虽仍然在烧造,但色泽与器型早已与前代相差甚远。遥望就能止咳的妹子色被呈现在瓷器上,让人不禁感受到颜色的灵动、苍翠欲滴。搭配上器身上的暗纹,它的美,丰富多彩。
相比汝窑,龙泉窑系的瓷器存世量大,并且在浙江龙泉的窑口遗址,仍然有大量的残片,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对此十分感兴趣,不过囊中羞涩,无法购买完整器,仅以碎瓷标本,来欣赏龙泉窑瓷器。从五代、南宋、北宋、元、明,均购得相应标本。其中多以残盖为主,和一个元双鱼洗残片、明瓷制象棋。当实物摆在眼前时,摸在手上后对陶瓷知识的了解也更深了一步。自己最喜欢的分别是北宋金寨出土的一块梅子青盖和南宋粉青盖。梅子青盖不论是在暗纹点饰上,还是冰裂纹开片上,都要优于南宋,但在颜色上更含蓄一些,粉青的颜色应该难以让人不心生怜爱。
收藏的是实物,但理解的、传承的是文化,留在内心的是喜爱,这份收藏,让自己对瓷器、历史的了解,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