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世人的眼里敦煌莫高窟大抵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有精美壁画的历史遗迹,亦或是去甘肃旅游时不可不去的旅游景点。却不知这些精美壁画是惨痛历史见证者,是无法被盗走幸存者。
上个世纪末,在我国对偏远地区文化保护的意识与保护制度还未建立的情况下,大量西方学者抱着勘测中国偏远地区地图概貌与寻找珍惜经文文献的目的涌入新疆、陕西、西藏、甘肃等地,利用我国人民不够发达的文物保护意识,背着政府,大量夺取珍贵文献偷运回其本国,致使中国不可数计的经文遗落他国博物馆,图书馆。敦煌莫高窟便是这场浩劫的经历者之一。敦煌莫高窟珍宝之一的文献已大量流失,因无法搬运而幸运留下的敦煌壁画便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重视。
敦煌研究院霍秀峰画
敦煌壁画合计五万多平方米,内容丰富,数量之多乃我国甚至世界之最。敦煌壁画中,以宗教艺术为主,其描绘了人与神的关系及人类寄予神的美好愿望,跨越十六国至清朝,所含艺术变化之广为常人所不可想,其中包含绘画艺术种类有佛像画、经变画,人像画、装饰画、故事画、山水画等。
1.红色颜料
红色颜料经历了从红土到红土与红铅混合再回归于红土的变迁,是敦煌莫高窟窟壁画中最常用与最常见的颜色。
2.蓝色颜料
初期,蓝色颜料主要由青金石组成。中期,石青的广泛运用使青金石再制造颜料时用量减小且以紫精为主。后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人们开始使用群青(人造青金石)。
3.绿色颜料
敦煌莫高窟中的绿色颜料主要由叶绿素与少量石灰岩组成(从铜矿上提取原料)。
4.黄色颜料
据各个国家对敦煌莫高窟的分析黄色颜料主要有三种:金属色(金粉、金箔);矿物色(石黄(Orpiment)、密陀僧(PbO)、二氧化铅、土黄(Fe2O3.nH2O));植物色(藤黄)。
5.黑色颜料
黑色颜料常由铁黑(磁铁矿),化学成分为Fe3O4;除此之外,石墨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料。
敦煌壁画遭到破坏,除去人为因素,自然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微生物等都有可能成为壁画脱落、褪色、变色的原因。湿度方面,一般情况下,洞内湿度保持恒定,但若遭遇雨雪天气,单个洞穴内湿度可能由RH30%上升至RH70%。且湿度上升还将会引起可溶盐的移动与局部富积,污染破坏染料,并为微生物增长提供有利环境。而微生物的增长会导致其对壁画的侵蚀。微生物在新城代谢时常常分泌出各种有机酸及强氧化物质,这些分泌物与颜料接触从而使颜料变色,而各种有机酸和有色代谢产物则直接污染了壁画颜料层。光中的紫外线也是破坏壁画的元凶之一,紫外线的照射会破坏胶结材料从而损坏壁画。胶的老化会使胶的粘性大大下降致使颜料从壁表面脱落,从而使颜料的饱和度下降。
据研究显示,壁画变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使用含朱丹或以朱丹调和的颜色,经过千年氧化,改变了最初的颜色。二、植物颜料相较于矿物质颜料更加不稳定,经氧化或被下层变化的颜色上翻而掩盖。三、敦煌土质是经过海水浸泡过的海底床,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未某些化学变化提供了反应条件。
敦煌壁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科学家们经过调查研究,从敦煌壁画所用颜料获得启发,得到了许多关于颜料制造的历史变迁信息及通过对保护敦煌壁画的研究,在护色方面及高质量颜料研究方面也获得了极大的进展。如GrabCut分割与自动采样技术的发展和基于传统有机溶剂去除法发展的新型凝胶去除法等……
因无知而丢失的遗迹已无法弥补,莫让仅存的遗产再次重蹈覆辙,毁于我辈之手,在还不晚之时认识到敦煌壁画的遗留价值,保护她,敬畏她,珍惜她。
艺术与化学课程小论文:作者/应化 马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