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中有话|“艺术与化学”课程有感——中国传统工艺品---琉璃

更新:2020-04-09 21:07:30

46581_dozr_1558.jpg

       琉璃,作也“瑠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整个过程纯为手工制作,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它的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46634_q2rg_8529.jpg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

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

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

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

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

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46575_bfav_8863.jpg

琉璃历史

       琉璃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

       到了1617年,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这期间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

       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其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清雍正、乾隆年间,鼻烟壶、烟袋嘴等逐渐成为琉璃生产中的大宗产品,充翠仿玉的琉璃产品也开始兴盛,琉璃色料的种类大大增加。至道光年间,博山琉璃业进入兴盛时期。咸丰年间,开始出现专门销售琉璃的料货庄,使博山琉璃的销售从集市贸易、长途贩运,逐渐转为以博山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定点销售。清同治年间,博山西冶街及其迤西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琉璃为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

        中国琉璃是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琉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琉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即 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矽加助溶剂氧化铅。

        琉璃的化学元素单位为PA,中国大陆的天然水晶为24PA(含24%的二氧化铅),而台湾的天然水晶有24PA/38PA。

成分

        琉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琉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即 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矽加助溶剂氧化铅。

        琉璃的化学元素单位为PA,中国大陆的天然水晶为24PA(含24%的二氧化铅),而台湾的天然水晶有24PA/38PA

46773_thw5_3471.jpg

46773_ohuh_3238.jpg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有两点原因,第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第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46829_126u_1107.jpg
琉璃的制作过程可以概括为:化料、挑料、吹制、塑形,退火五个步骤。

琉璃烧制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

SiO2 + CaCO3 = CaSiO3 +CO2↑

SiO2 + Na2CO3 = Na2SiO3 +CO2

        琉璃虽然历史悠久,但以茶器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却是近年的事情。几千年来,从未有人记载过琉璃茶具。梁明毓先生解释这是因为“一,琉璃难以瞬间耐高温,沸水一冲,经常炸裂;二,琉璃中含有的重金属在高温中会释放,有害身体。”这两大技术堡垒限制了世代中国茶人,只能遗憾“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的席间雅趣与茶无缘。为了能凸显茶汤颜色,人们常选择玻璃茶具。可是玻璃虽然透明却太过敞亮,少了内敛含蓄,并且质薄体浮,容易烫手。但琉璃却不一样,琉璃通透,看茶汤光影间层次变化,非常美丽,而且它看似通透轻盈,上手却沉着,很扎实,很有安全感。

47108_tbpp_3531.png

琉璃茶杯《明如皓月》

        于是梁明毓先生出于同为琉璃匠人和茶人的执念,费尽心思和制作团队一起攻克了难关,其第一套琉璃茶杯《明如皓月》的诞生让他“琉璃茶具第一人”的称号实至名归。

47155_fh25_4115.jpg

琉璃茶杯《明如皓月》

        被誉为五大器物之首的琉璃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争相描写的对象。宋代戴埴在《鼠璞·琉璃》中写道:“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於众玉,其色不常。”, 叶适在《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中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明代梅鼎祚在《玉合记·义姤》中云“瑠璃榻,翡翠楼,手卷真珠上玉钩。”。可见琉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特质让文人墨客自古以来都是被人称赞和喜爱的。


艺术与化学课程小论文:作者/生工 马月萍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王利民课题组
写了 62698 字,被 4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