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的存在

更新:2020-10-27 09:05:07

陈仕林20001251

在我脑中隐约存在着的,只有对于连环画零星的印象。小学时我们家曾为一个暑假作业急的焦头烂额,那个作业的内容是制作一本小人书。当然小人书就是连环画。那次作业打开了我进入连环画世界的大门。只不过现实是,那次作业,我当时抄了另一本已经出版的小人书;而此后我也基本上没有接触到连环画了。

今日有幸能在王老师和罗老师的课上再次接触到连环画这门艺术,我不禁开始思考连环画的存在意义。

此处我认为有必要阐述清楚连环画、中国的,与欧美日漫画的区别。我认为其中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是,连环画作为中国化的漫画,更强调了画的艺术,而漫画更多表现了怪诞的剧情。连环画大多一幅一画一段文,而漫画一幅中通常要表现连贯的一系列剧情。鄙见建立在我对它们浅薄的认知上,说来给观众笑笑罢了。而且上言有一部分有点不很恰当。从出现早晚来看,可当作应该是漫画作为欧美化的连环画。究竟二者有何细的关联与渊源,我便不做研讨。

注意我主要围绕狭义的连环画展开分析,以减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叉以导致分析的偏心化。并且由于古来流传较少,某些部分可能对近现代连环画分析较多。本人对连环画及漫画了解甚少,其下内容大多出自个人推断,请远来的读者姑且把它当作玩笑,当作旅行途中一点可乐的欢愉吧。

从历史发展上看。若是把上古壁画的形式作为连环画可溯及的渊薮,也是合理的。只不过经过堂画、绢幡、卷轴画等表现形式和宋代觉醒式的发展。连环画变成了绘画为主配以文字的一种纸面实体书刊。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绘画的发展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到近现代融合外来艺术表现手段,于是可以在连环画上表现的也愈加丰富如水墨、油蜡、线描、木刻等等,大概外国的漫画就没有这些变换的可能,所以更愿意在画风、冲击力表现上下笔更多吧。而且中国画素有作画题诗的习惯,稍加转变就不难想象出连环画的样子。

从功能效用上看。这是一种比单纯文字即通常意义上的书更具有表现力的叙述形式,使得对篇章内容(如回回图)的理解更加容易,画面感也更容易塑造,这是它艺术性的集中体现,至少比方块字更吸引人的多呀。我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后,对四大名著连环画的需求甚高,把这种现象与连环画降低了文字理解的门槛联系起来不知是否贴切合理。在二十世纪人类史上还新出现了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似乎古来壁画到连环画到电影,都是以连贯的画面来直观表现故事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叙事手段一脉相承,只不过画面的间隔从几场熬夜的战斗,到抄手游廊的移步换景,再到每秒24帧的不断升级换代罢了。但是电影对于上世纪中国的普通民众来说很难接受也很难负担,连环画或担当了一种过渡的角色。而且相对于电影来说,连环画有更强的留白的能力,在画幅间通过文字想象,来创造出独属于读者的书上世界。

从传达使命上看。我想此处的使命不仅能包含着新中国教化百姓的政治需求,也有传承文化、链接外国文化与民众的任务。至于为什么连环画能作为传达理念的一种工具,上面我讲到了他对于普通百姓的亲和性。在历史发展到那个时期,民众对新艺术形式的诉求也更为激烈,再加上技术的发展,使得连环画的制作更加容易也更加精美,如我华东化工学院研发的更富表现力的颜料等。近现代连环画不仅有红色的,还有中国古典名著,外国名著,这对于我国文学的传承和与世界文学的接触起到了广泛化的作用。

连环画在当今,可能很难和其他乱花纷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各种新媒体争得一份田地。但是也表现出了新的价值,中外学者开始通过对连环画的研究来探索它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关联以及这种艺术形式能长久散发魅力的背后原因。也有收藏家致力于对老连环画的收藏。也有那些依旧葆有热情与才华的艺术家和老师在复兴连环画之路上依然奋斗着。

我期待着,连环画以新时代崭新面貌的出现。期待着,十年前的那个暑假,能重来的温和一些,期待着他能继续做启迪童趣的先锋,焕发它贯穿古今的魅力。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CSSAcsllg
写了 2909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