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中有话|“艺术与化学”课程有感——书法作品的欣赏以及对墨的化学原理的探究

更新:2020-04-20 20:44:29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的书法家,他们用他们的双手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在惊叹这些书法家在笔走龙蛇的同时,也别忘记了做为艺术的载体的墨水的存在。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以《寒食帖》为代表的书法作品才能在千年之后墨迹依然历久弥新。本篇中将会讨论墨中的化学原理。45135_2oww_7369.jpg

《寒食帖》局部

.  书法  .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45136_05rg_9281.jpg45136_askh_7928.jpg

       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书法本身也在发生着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而历史历代也涌现出了许多的书法名家与他们的优秀作品,如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勤礼碑;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柳公权,其代表作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等。其中,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名声最盛。

兰亭序  .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

45137_2xxw_3314.jpg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45137_gzgt_3509.jpg

陆机《平复帖》

.  制墨记载  .

       在这些赫赫有名的书法作品背后,一方好墨也是不可缺少的。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皮汁中,再加五个鸡蛋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麝香犀香捣细和入,放入铁臼,捣三万下。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

45354_adai_2920.jpg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繁琐程度并不亚于那些精美的工艺品。
45388_9wqv_6043.jpg       碳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因此,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由碳原子的结构所决定。碳原子具有6个核外电子,6个核外电子 在碳原子核外分两层排布,第一层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即最外层)排布4个电子。碳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碳原子既不易获得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也就是说,碳单质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种类的原子结合,表现为碳单质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化学变化。自古以来,大书法家的作品通常被收藏家妥善珍藏,因此,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才能与现代人见面。
45138_ario_7748.jpg


艺术与化学课程小论文:作者/化工 方佳晨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王利民课题组
写了 62698 字,被 4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