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母校 材料2010朱辰越20001380

更新:2020-11-10 19:01:37

记得高一那年,12.31开完元旦晚会,大家互赠了礼物、互道了祝福后,三两结群地走出体育馆,走进旧年将尽的夜色里,回寝室安心地睡了个跨年觉。1.1早上起来,走出寝室,天地之间已经苍茫一片,白雪飘落了一夜。一切都变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温柔和庄严并存。浙江金华,其实很难得下雪。我们,没怎么见过雪的孩子,这一天根本没有心思学习,一到大课间,就飞奔去综合楼前的大草坪玩雪。抓起雪,捏成球,扔到空中——接着是别人的一声“哀嚎”。草坪上,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打闹成了一片;参与的,没参与的,身上都带上了元旦之夜的白雪。我玩湿了衣服,玩湿了鞋子;我被冻红了双手,被寒气弄得发了烧。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次,可以说,是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快乐时光之一。至今我还能想起,吸进清冽的冷气时那无比自在的感觉。

在每个阳光浓似花生油的下午,我都会想起在母校时,一次次午后的课间。光线穿过柱廊的间隙,地上投出几何感很强的影子,灰尘跳跃旋转着似乎永不落下,手上拿着刚灌满水的水杯,想急匆匆地赶回教室解出还没想通的难题,或是想回炉一遍还生涩的历史知识点。其实,我总是在寻找,从压顶的乌云里泄露出的隐秘而微渺的快乐,那亟欲逃离、最好又是最坏的时光。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这样说道:“日没足能过隙,风无形而可扶,玉是软玉,雪是温雪,它不是万千气象的沧海六鳌,却也是青天一鹤,足够了精神。”关于母校的回忆,尽管是铅灰色的,但它给我了记忆的载体,让这个我,平凡的我,能够握紧散落的回忆,能有迹可循,从回不去的时光里找到那个十六七岁时,眼里流光溢彩,而内心脆弱孤单的自己。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Sapphire
写了 1779 字,被 1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