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与化学

更新:2020-10-25 22:56:28

        在当今大众视线焦点的一个角落里,存在着这么一种艺术形式——连环画。曾经,他也是一股潮流,是几十年前,我们的祖辈身为孩子时的一个追求。街边书摊,爱不释手的“小人书”……

        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萌芽于汉朝时期的连环画逐渐淡出主流信息传播途径的集体。早在汉朝,就有画像石等,马王堆汉墓中也有多幅图画来描述一个故事的事实。随着历史推进到明清时期,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广使用使得连环画的形式向纸质的图书、写本转移,连环画在此时已经大致成型。清末时期的技术进步,使得可读性更上一筹。由于连环画较高的可读性与通俗性,使得它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学习、娱乐的重要物品。由此,在电子技术产品的普及前,连环画在宣传以及文化普及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连环画的生产过程中,还是离不开化学的出现。连环画的创作需要颜料,而颜料的大规模生产,又依赖于化学,及化学工业。例如最开始的紫色,依靠天然提取,产量极其低下,完全无法大规模使用,更不可能出现在普通的连环画册里,直到苯胺紫的发现。而白色颜料,则有锌钡白等,此外还有氧化铁红,镉黄等知名的高质量颜料。可以说,化学为连环画的大范围普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连环画,也象征着一个时代,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人的回忆。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闲余
写了 1008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