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三根毛发,破烂衣服与旧短裤,光着脚丫,病态瘦弱的一身骨头,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三毛。他无亲无故,遇到的一个渔夫爷爷还没感受清楚家的温暖,就被两队兵开枪打死了。三毛小小的年纪再一次受到打击。为了生活,三毛只能继续踏上前往上海的路,但是千辛万苦到了上海却并没有过上三毛想象中的生活。他游走在这陌生的街道,他卖过报纸,捡过烟头,帮人推黄包车,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可怜的他却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同情,总是受到别人的排挤,他似乎总是在吃亏。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三毛,他似乎如同莲一般,在那个黑色的社会出淤泥而不染,他总是替别人着想,充满爱心。
我曾参加过一次辩论,题目是“温饱是不是道德的基础”,在三毛身上我看到了让我自信的答案,温饱不是道德的基础。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也应该有着让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和造福社会的赤诚之心。
抗战胜利后《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连载,毫无疑问这是对过去社会的抨击以及对新中国成立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三毛的形象与漫画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格格不入,势利,金钱至上的社会却遇上了善良正义,富有同情心的三毛。三毛最终仍在流浪,但我相信,继续流浪的他也会因为他那份心中的美好,越来越好的生活下去。正如书中所说: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又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