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于枝丫上的鸟儿,怒放在山间的花儿,嶙峋的怪石,辽阔的山与水,构成了中国画家笔下的祖国,透露高雅自然的逸趣,抒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01 墨色
国画——与我而言是淋漓尽致之墨色。墨色,汇集所有颜色而成,尤其具有神秘感以及韵味感,仅由墨色所构成的国画,浓淡相宜,黑白相间,干湿相成。虽无色,却胜于有色,百彩骈臻。当然,有许多色彩的国画也是极美的,有着与水墨画不同的味道。但是仅仅由墨色所勾染而成的国画,更让我神往。
国画极重疏、密、虚、实四字。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以笔取气,以墨取韵,破其厚重。
中国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种类,其师承传授。然而到了元代以后,人物画衰落,山水、花鸟兴盛。
国画多江山,国画好花鸟。
02 工笔和写意
而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工笔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外廓,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以大量色块绘写。可以说是工笔注形,写意注意。
国画大家很多。比较著名的几个比如齐白石、徐悲鸿、郑板桥。
很多人都知道齐白石的“绝活”是画虾。但其实他的花卉草虫都画得很好。其笔下小猫或憨态可鞠,或活泼可爱。其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画作中经常是以最精致的手段刻画草虫,同时以最简约的方式挥写花卉,形成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视觉对比,造成极工与真放的画面形式。
徐悲鸿画马之神和郑板桥的竹也被人们大为称赞。
张书旂是享誉中外的花鸟 画家。他勤于写生,工于设色,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自成一派。
近代的于非闇是20世纪北方“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于派”而连绵不绝。
03 自然
国画之所以盛山水和花鸟,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崇尚自然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是“道法自然”的思想,还是归隐田园的诗人,都在抛却城市,回归自然。在大自然里,我们能看到辽远的天空,能感到身心的宁静,能找到内心的平和。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自然,既向往又崇拜。
而以“花鸟”为对象作画,体现的正是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小时候学的国画就是工笔花鸟,还有一小段时间接触过写意花鸟。其中学的比较多的就是荷花。
荷花,又称为莲花、水芙蓉,是中国画中的经典题材,无数国画名家笔下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表达荷的美,笔墨间荷香四溢。明代有徐渭,清代有八大山人、石涛、李方膺、恽南田、居巢、居廉、赵之谦、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画家,现代的画荷大家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赵少昂、王雪涛等等。
国画中荷花有很多寓意: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有品格高尚、纯净美好等寓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的君子形象;“一品清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本固枝荣”,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家道昌盛等等。
可能是因为接触的比较多,也可能是因为荷花其含义实在是太过高洁美好而令我敬佩,我很喜欢荷花。
04 意境
相较于西方的画作,我更钟爱国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注重意境。西方画作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形同真物。但是国画则不然,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这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山水画:我们可以看到群山峻岭,重重叠叠,一眼可见万里。这与我们现实所见不同,但这就是国画抓住我的一个点。
除此之外,国画还有一个著名而神奇的表现就是“留白”这一画法。一大张白纸,我只画前边,后边以单色色块渲染渐变至无或者是直接空在那里,或者我干脆就只画一个边边角,其他的面积的空白。这个看起来什么都没画,但实际上它有有东西在那里,因为我们看不见而去揣摩去想象,国画注传神这一特点也表现出来了。
艺术与化学课程小论文:作者/化工 何语玚